在求是園里,周于杰是浙江大學環(huán)境與資源學院土壤學博士,絕大多數(shù)時間埋首在實驗室儀器間,與數(shù)據(jù)打交道。
但在杭州騎行圈子里,外號為“周山人”的他,是個馳騁在西湖群山的資深騎友,對他來說,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,更像是“騎”萬里路。
從初高中第一輛代步車開始,十年時間里,周于杰從重慶縣城,到成都,再到杭州,從一開始追求速度的追風少年,到現(xiàn)在因為騎行認識志同道合的小伙伴、克服求學路上一次次的挫折,也通過騎行拉近了與一座城市的距離,“在之后的日子里,希望單車能帶我去更多的地方,看更多的風景”。
騎行270公里回老家
風馳電掣是少年的騎行初體驗
一身黑色騎行服,一雙黑色騎行鞋,初見周于杰,從他黝黑但精瘦有力的四肢上,便能看出這個追風少年的騎行資歷
周于杰最初的騎行體驗,來自初高中上下學騎車代步。直到上大學,加入校自行車協(xié)會后,他才對騎行有了一個直觀概念。
“第一輛正式騎行的車子,是我從學長那兒買來的,1600塊?!贝髮W的自行車協(xié)會非常活躍,騎行不僅是踩踩輪子,而且有一系列的訓練。隊長不僅每周要求隊員去龍泉山上拉練打卡,校園里也時常可見大伙兒穿梭的身影。
協(xié)會里的小伙伴每年都會組織去騎川藏線,沒辦法同行的周于杰做了一件瘋狂的事——大三寒假,從成都出發(fā),騎行270公里回重慶老家。
這趟歷時16小時的旅程讓周于杰記憶猶新:從前期給自己制定計劃,設定每一個時間段的目標,到后期一鼓作氣騎完大半行程,一直到家門口,他才告訴父母自己是“騎”回來的,當時車上還載了兩只樂山的甜皮鴨。
在擔任騎行社車隊副社長期間,周于杰還策劃組織了自行車協(xié)會越野賽,自己去學校的不高山踩點布置線路,自己籌備比賽流程和細節(jié)。即便他畢業(yè)之后,這個比賽也作為傳統(tǒng)一屆屆辦了下去。
“騎行最重要的是動起來”
2019年被錄取為浙江大學研究生后,周于杰帶來杭州的最大行李,便是鳥槍換炮后的新車,“不過還是二手的,花了四千多塊”。這輛車一直陪伴他至今。
作為一名學生,周于杰在車方面的預算,一直是量力而行。這輛車陪他攀爬過重慶的山坡,吹過成都的風,也穿行于杭州的湖光山色間。
“我最初在騎行圈子里一戰(zhàn)成名,裝備也是原因之一?!背鮼砗贾輹r,他曾在良渚參加了幾場速降比賽,一般大家都是拿軟尾山地車參賽,但只有硬尾山地車的周于杰愣是憑著技術(shù)拿了名次,“那之后,不少人都認識我了”。
周于杰在山中騎行
在杭州騎行圈子里小有名氣的同時,在浙大,周于杰也成了業(yè)余修車師傅,不少工具都是就地取材:實驗室里廢舊的試管刷、磨土的木錘......憑著這些裝備,他不僅能給自己的愛車“把把脈”,還順帶修好了同學的電瓶車。
在周于杰看來,騎行并不是就得萬元起步,最重要的是行動起來。只要有空,他便精心設計合適的路線,帶著學弟學妹從學校出發(fā),騎的就是校門口隨手一掃的共享單車:“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對騎行感不感興趣,其實就可以從共享單車開始,一顆想騎行的心比裝備更重要。
在這個過程中,周于杰開始分享自己的騎行心得,讓更多人愛上這項運動。
“讀到博士,壓力是非常大的,尤其日常做實驗,可能辛辛苦苦一個月也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(jié)論?!边@個時候,周于杰總是會騎車出去遛遛,或者為自己安排一場騎行,“一想到當天可以騎行,實驗過程也會變得生動和充滿期待起來”。
用單車看更多風景
騎行是他深入一座城市的方式
為了盡快融入杭州騎行圈子,周于杰給自己起了個“周山人”的外號?!跋矚g在山里騎行,加上我之前看的游戲博主有‘山人’二字,我就拿來用了?!?/p>
初到杭州后,望著江南韻味、秀麗美景,他花了一個暑假,逛遍了杭州主城區(qū)的大街小巷。在周于杰心里,成都的騎行氛圍也不錯,但跟杭州還是不一樣。
周于杰拍下的西湖美景
杭州的特別,首先在于市中心就有景區(qū),而且還能同時擁有山路、爬坡、速降等多種地形和景致。其次,雖然杭州的非機動車道肉眼可見地變窄,但無論在哪都能找到騎行的一塊區(qū)域,路與路之間都是四通八達的,不會騎著騎著碰到斷頭路。
最重要的是,四季變遷,騎行的美景也在不斷變化著,春看柳樹,夏賞荷花,秋觀落葉,冬等飄雪,良好的城市綠化讓周于杰一年四季總能找到騎行的路線,“在我騎過的所有城市里,杭州真的是最適合騎行的”。
騎車也為初到杭州的周于杰帶來了第一群朋友,常去的車店里、參加的比賽中、甚至是騎行過程中三言兩語搭上話的路人,都有志同道合之人,這對身處校園的他來說,是很難接觸到的群體與伙伴,“大家從愛好聊到生活,給予了我很多幫助”。
隨著探索杭州的腳步進一步擴大,周于杰也有過意外之喜:今年四月,周于杰去了趟臨安。一段艱難爬坡后,一個天然池塘出現(xiàn)在眼前?!疤敛淮?,但水的顏色卻非常漂亮,清澈見底?!辈粌H如此,他們還在岸邊發(fā)現(xiàn)了梅花鹿的腳印。
周于杰笑道,最初將騎行視為出行方式,甚至是對速度的追求,但在那一刻,他卻有了更多的感悟:“它帶我看更多的風景,見更多的人,體驗更大的世界?!?/p>
編輯:FF